現今是講求技術(skills)或是能力(abilities)的年代?特別是職場人才需求上,現今需要專業能力或是廣範能力的人?
舉一個例子,最受歡迎的youtuber,以個人能力去經營,會比一個有200以上的傳統媒體的view數多幾倍,說明不是人多就好辦事。例如講時事的"趙博"屬小眾youtuber,但他的subscribe與HK01是差不多,但HK01已經是全港做SEO最利害的,但為什麼投資這麼多與一人公司差不多?所以我們要明白人多就好辦事的道理不是絕對,其中一個原因是公司的制度不能充份發輝每位員工的能力,他們只能供獻自己的技能。
以上圖表簡單例出能力與技能的分別,如果技能是比較易學易撐握的東西,例如software skill,大多數設計畢業生都能操控設計軟件,但不是每個設計師都有標準的美感,這也說明懂不懂用一個軟件是易界定,設計師有多有美感較難界定,所以技術是易界定,能力是較難界定,越深入的能力就越是模糊,情況如六角形與圓形,越多角就更能分清不同的技術,但如進入核心能力的視野(insight),評論(judge)及思想(thought), 就越似一個圓邊,難清楚界定,因為評論需要視野及思想,思想也要作山judement。
我們學習使用打字機?或是學習使用輸入法?學習使用打字機是超級hardskill,學習輸入法是軟技巧,你可以把輸入法套用在電腦的keyboard,技術與能力的分別就是能力較影套用到其他地方,不會是學了操控photoshop就要重新學3D studio Max。當然在學習打字機及輸入法前,識英文是首要能力。所以能力越是模糊,它可以套用很多地方,那試能力就越是核心,越是重要。
坊間時常討論soft skill與hard skill,soft skill 指 communication skill,然後更會發現在youtube上有大量 communication skill的教授,有些技巧是很易學會,如以上所說,越易學習的東西就是技術,它不是能力,我們大部份在課堂學習到的都是技術,技術是最易教,是清析的,相反能力是模糊,也說明今天做創新難的地方是人材是沒有能力只有技術,或公司做不到創新是因為公司的管理制度是不能讓員工發輝能力,如老闆才可以有視野,低級員工沒有發言權。
分享Pixar的管理模式,很多經典的作品都概念都是由低級員工想出來,但無論多差的概念Pixar都有專業的團隊把它做得完美,這與香港的管理模式不一樣,核心創作及決定權在老闆,當概念由老闆想出,通常因為面子關係是不會作出份定,所以慢慢形成員工只是滿足老闆一己想法的樂園,員工覺得自己是遊戲中的NPC,不會發輝能力。
Sic Leung
UX Evangelist
Chariman of IxDC Hong Kong